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提纲)
阅读: 1982 时间: 2005-06-19 11:41:00 1

背景:

李岚清:素质教育搞了多年,在课堂教学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成果。《光明日报》批评: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某生批评搞教育研究的妈妈虚伪。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弊端: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代发展需求不适应;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3、课程内容存在难、繁、偏、旧的状况;4、课程结构单一;5、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6、课程评价过于 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功能;7、课程管理过分强调统一。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1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广阔国际教育视野,力图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经验,国家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2002年秋季,教育部部署、启动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推广试验区工作。2003年,我市、县的课改要求。

本专题的目的是促使教师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行为进行对比,在原有经验得以升华的基础上,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对自己新的教学身份进行确认,以尽快地成为新课程的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
一、传统课程环境的特点
"四统一":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确定性。全国同年级、同学科的课堂教学如出一辙。教师依赖于教科书及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不仅影响了教师水平的发挥,也掩盖了教师不同的专业水平。权力型、封闭式、结构化
评价:日本专家发现中国教师听课死盯住讲课的教师。评价教师"表演":知识准确性、语言、板书、组织。
二、传统教师角色的特点 传统教师教学行为分析:
教师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山东师大傅道春教授:课堂上誰是主角?中国的课堂"注意听的教育","表演教案剧",教师是"兴奋的说话者","考试研究","复制和粘贴"标准答案。教练在跑步!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控制者;师生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山鹰,起飞了》案例
教师作为知识的仲裁者;"发现"造句案例
教师从成人的角度实施教学;《小猴子捞月亮》案例
单独拥有权力;学生举报某生答得好是看了教参!
(灌输者,拥有权力者,被动服从者,孤独者)
传统隐喻反思:
"工程师":工业模式,学生成没有生命的钢铁,统一规格的产品,忽视 生命之间的对话及富有个性的新型人格的塑造,灵魂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耶稣)
"园丁":农业模式,强调不可修复性,教师作用其实十分有限;存在间苖,淘汰制→太阳,奉献,自身生命旺盛,热情,开朗
"桶水":应试教育模式从上往下倒,学生成容器;水是否变质 、新鲜,未强调"水"的质量和教法
"蜡烛":生重于师,忽视自身成长与生命、工作的欢乐→长明灯
教师期待:专业技能,个性化教学,发展自己,愉悦,经济待遇。华东师大崔永漷教授:教师生活待遇:只有生着,没有活着;只有内容,没有外容(教科书以外的不懂);只有今天,没有明天(身体、生存危机、凭什么站在讲台,不点名不考试誰来听课?教龄30年,重复劳动27年
三、新课程的特点  
1、知识结构特点:新课程知识构成三部分:A教科书及教参提供的知识;B教师个人的知识;C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而在新课程的授受时,教师将更多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因而,A型知识的比例相对较少,而B和C的比例较大。这种方式是对传统的权力社会控制方式的挑战,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生成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她要求教师重建教学方式:从结构化、封闭式、权力型转变为非结构、开放式,注重创新品质与创新能力,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教学行为的出发点、立足点。
2、课程环境(教学情境)的特点:
新课程实施将导致新的课程因素的出现。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学生、教师、内容、环境四因素相互之间持续互动的动态过程。它强调各要素之间存在的一种互惠沟通关系。沟通铨释活动
新课程环境决定了新课程的新特点:以学生中心,追求多方面发展,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有计划的行动,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仿真的现实生活背景,多媒体,(双向)多项交换。而传统课程特点为:教师中心,单方向发展,独立学习,接受学习,被动反应,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孤立的人工背景,单一媒体,单向传递。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的学习向主动、合作、探究式学习转变
3、新课程教学中不确定性的特点:
教学目标与结果: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 教学对象:不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个别化教学;教学内容: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极大余地 (教师间学科间合作);教学方法与过程:有较大自主性,灵活使用教法,可支配因素增多; 教学评价:考试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花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的内容。
4、明确新课程对我的要求:
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新审视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
课桌如何摆放?(飞机上与火车上交流环境的异同;座位是否固定?)
教师课前准备什么?(以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教学方法为主;备课以課前备与課后备结合为主,强调課中的观察反思调适和課后的总结)
教师站哪里?(小个子成才率高?校长改革,撤掉讲台,教师站到学生中。离开讲台教师失去了什么?权威、自豪感、标准答案。发现了什么?无知、无能、学生不笨!)
教师做什么?"兴奋的说话者"→"积极的倾听者"(情感欲望需求);协调沟通,多层次网状;美教育家"沉默是金")
如何提问?(互相问,增大步提问、减小步提问,忌"打乒乓球式"教学)
如何指导练习?如何布置批改作业?(熟也能生笨、生厌,狗数数之杂技表演,某幼儿园大班一天布置48道四级加减混合运算珠心算题;某校长说,"某某教师把某学生的作文都改红了",有必要吗?)
什么样的教师是"胜任的"或"有困难的"?
四、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角色的特点是什么?
  1、新的知识传授者 (指导者、导师、合奏)实现"七个转变":
  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美国某参观团访上海某中学案例)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八种智能类型 语言 数理逻辑 视觉逻辑 音乐 身体运动 人际关系 内省 自然 ) 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四个最大限度:激发动机,调动积累,给每个人活动机会,最隹交流宽容气氛)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天空颜色的多种答案)  
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  
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促进:促使前进,推动使发展。) 七项教学行为: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备课、个别学生的因材施教)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魏书生的一天五个一:五千米,100个俯卧撑,注视黑板中心点10秒钟,一篇日记,一张字)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提供各种学习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作为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与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承认过失和错误
  3、教师成为研究者
为什么要研究?问题:?解决学生主动学习 ?最大限度增加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 ,扩大交流 ?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扩大教师间学科间的交流合作 ?控制课堂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有能力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专业性的评价",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教师资源和教学行为进行一种综合性的判断,包括教学情境产生的原因,存在的价值,发展的阶级及结果分析等。这种判断是一种专业的判断,而不是人们出于生活经验所做的一般的、普通的判断。  
怎样研究?教师行动研究的一般过程及要点:
1、找到研究的起点:一个兴趣、一个困难、一种不明情况。  
2、收集资料。
  3、分析资料。
  4、形成行动策略。
  5、实施与检验行动策略。
  五、怎样适应和发展教师新角色?
1、合作 适应教师角色的方法:正确对待来自社会、学校教学管理者的压力,克服操作上的诸多困难。方法是:合作、解释、沟通、抗干扰。
2、发展 近期发展要做的事情:
我的原角色的认识,我的新角色的定位,我要做的事:如
重新摆放课桌椅;
增加教师在课堂中的走动,扩大与学生的多种交流;
增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提问,延长等候他们回答问题的时间;
加大学生课堂参与和活动的比重;
寻找研究课堂问题的焦点;
与教学管理者讨论课堂评价标准;
与家长共同备课;
请家长提供社区教育资源;
学习倾听与访谈等。
近期角色发展进度表。对教室环境、课堂气氛建设、学生课堂参与、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的评价等分别在什么目标月份内完成作出规划。

transfer prescription coupon evans.com.mx free cialis coupon 2016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