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校本培训有四项基本内容,这就是现代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和修养,是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模式和技术,是做教师应有的知识和技能。两相比较,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固然是教师培训的必修课,但理念和修养等人文内涵的丰富,则更是使教师成为健全的人所必不可少的教育。
注重校本培训的人文内涵是现代科学和人文精神整合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形成健全人格的需要,更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育的需要。西学东渐以来的现代社会转型,使中国自己的人文教育传统基本上被取代了。今天我们把教育误解成了传授高科技的手段来谋生、挣钱、养家、争取小康的生活,这实际上把“教”的本质给遮蔽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是教育者的使命。只有教师自身具有了人文精神,才有可能在教育中实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因此,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坚持对教师进行人文教育,是一个具有前提意义的永恒主题。它不仅关系到教师人格的塑造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
在教师校本培训实践中,我们十分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重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丰富教师校本培训的人文内涵,同时也在各方面给予教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一、确立现代教育理念。
一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每位教师认识到,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并且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树立大教育观──涵上说,就是既“教书”,又“育人”;从外延上说,就是既包括校内教育,又包括校外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等);从横向上说,教育要面向世界;从纵向上说,教育要面向未来。此外,还注重树立新教学观,尤其重视课堂教学价值观、过程观和评价观的重建。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通过“教书”实现“育人”。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和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现对多元智能的尊重,运用创造性的教学策略来开发多元智力。为此,我校在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的过程中,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即:促进学生主动实现“全面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围绕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在校本培训中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是教育民主,即让所有学生平等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二是个性发展,即追求“全面素质”兼具“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三是国际理解,即开展与世界各国不同民族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四是回归生活,即倡导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五是关爱自然,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些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得以更新,教育教学行为得以转变。
二、丰富教师人文素养。
所谓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指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素质教育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学生、家长、同行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即教会教师“如何做人”。教师的人文素质的最典型标志是教师的人文精神,即教师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它概括并包容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在教师校本培训中,我们十分重视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只有自身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才能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培育人格。我们把师德建设列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健全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在校风建设活动中,我们狠抓作为校风基础的教风建设,通过学习、讨论,让教师对“事业心是从教的前提”、“责任感是为师的本分”、“创造性是教师的生命”等三句话的内涵及意义达成共识。这种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从而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同时,也激励了广大教师在教师职业中实现自己的生命尊严和人生价值。我校广大教师以自己“爱生、敬业、奉献”的实际行动,成功地创建了南京市先进师德群体。在教师校本培训中,我们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学校校务公开、依法治校工作已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证了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我们提出了二十九中教师“与人为善、互相欣赏、精诚合作、渴望崇高、追求卓越”的为人准则,学校形成了教师主动参与各种培训的生动局面。开展“凝聚力工程”,用领导干部廉洁公正的人格力量来凝聚人心,用共产党员勤勉敬业的模范行为来赢得人心,用教工群体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来激励人心,用党政工团多办实事的真情实意来温暖人心。
三、营造校园人文环境。
一方面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尊重教师,给教师以人文关怀,让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让教师有选择工作的权利;实行民主管理,建立真诚融洽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营造丰富的文化环境。让校训成为一种精神追求,让学校的要求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让校园设计具有人文熏陶的作用。此外还注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即对学校、家庭、社会进行整合,营造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学校真诚回报社会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不能只把教师当作教学工具,而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加速其成长,使其体验到生命的充实和快乐,这种充实和快乐又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我们注意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人手一台手提电脑,120个教室实现了“五进教室”(即每个教室都有宽带网络接口、实物投影仪、液晶显示器或背投、闭路电视、低频扩播设备),办公室和部分教室安装地空调。同时,也适度提高了教职工的奖金福利,使教职工更心情舒畅地投身教育事业。
不少教育家、社会学家痛感中国基础教育在人文关怀方面的缺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的人文精神,不打自跨。”学校作为教师教育的承担者和教师校本培训的组织者,一个义不容辞的职责就是不断丰富校本培训中的人文内涵,用教师卓越的人文素养来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精神追求和知识技能学习之间并不矛盾,但是缺乏精神追求的知识技能学习,肯定是残缺不全的,校本培训领域的人文教育的针对性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