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在国家万人计划《黄全安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全安师傅的组织下,我们有幸参加了主题为《2021年海口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海南中学专场》的线上学习观摩。从海南中学的李雅衡、李经武老师的课堂教学和第三场的专家点评观摩学习中体会如下:
第一场,李老师讲超重失重。
她首先让学生明确一个概念:我们所感受到的体重不是自己真实的重力而是受到的支持力,只是平衡状态时支持力和重力大小相等。然后让学生观察现象,填写结论,进行分析,采用的方式是互相讨论。接着得到超重失重的定义。
再延伸出去,自己录了一个在电梯的学生视频得到结论:物体不一定要运动才会有超重失重现象。
以上流程流畅简练不拖沓,但在创新上少了一点感觉。
但我个人认为在接下来的“完全失重”这里有一个亮点。
通常情况下我们为了显眼都是用红色或者黑色墨水,让学生观察是否有水喷出来。但是自由落体时间太短就算是注意力很集中也不一定能看到明显现象,而且瓶子一旦落地洒水出来,再次捡起瓶子做一次就很难了。
这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而李老师对该实验的创新让我耳目一新,她采用的是水喷在黑板上的现象,观察黑板是否有水渍来反映水是否喷出来,现象非常明显而且可以保留下来,在下一届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这种方法。
第二场李经武老师讲的磁场流程也非常清晰,采用磁悬浮的“悬浮”引入“磁和电”,回忆初中所学电与磁的关系,然后通过实验证明了电流对电流的关系,引入磁场的概念。接下来就是通过各种演示展示实验、配合3D图的介绍磁场和磁感线的属性,介绍安培定则。注重逻辑思维和物理观念的培养,是一堂非常优秀的展示课。
第三部分专家点评,第一个专家更偏重于理论性,从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概念的应用、物理概念教学的阶段性(递进性)分别对两位老师进行了点评。第二位专家更多的从实际出发,从海中学生比较优秀这样的学情出发,在引入材料和最后的引申材料中两位老师提到的磁悬浮和中国航天可以继续深入挖掘科普,并强调对学生科学兴趣和素养的培养。
就我个人体验而言,现代中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还是很浓厚的,特别是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平时讲到某些知识点突发奇想的小科普他们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总的来说,这次线上观摩收获很大,体会到了逻辑的严密性和流畅性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