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黄全安工作室全体成员集体收看了“新课程 新教材 新课堂”2020年广东广雅中学-湖南长郡中学-华南师范大学联合教学研讨活动物理课堂教学视频。活动共推出了三节物理同课异构课堂和一节专家点评,分别由广雅中学洪丽丽老师、长郡中学沈新桂老师、华南师范大学许桂清老师执教,由华南师范大学张军朋老师点评。
三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洪老师的课更注重实验和探究,沈老师的课更注重传统和能力,许老师的课更注重思想和细节。其中洪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是一堂具有时代鲜明特色的课。
1.实验突破了理论的难点
洪老师这堂课上使用了大量的实验,很多理论上比较困难的点通过实验都能一一化解。比如弹簧秤测量的是什么物理量,洪老师通过手拉弹簧一下子就突破了,结果未必是物体的重力而是受到的拉力。又通过一个魔术巧妙地证明了这个拉力未必等于物体的重力。
洪老师的课堂魔术
2.技术突破了实验的难点
要定量研究物体受到支持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与物体加速度的关系往往比较困难。如果使用电梯进行实验一是加速度不便于控制,二是不方便在课堂上操作。洪老师利用加速度传感器进行实验,使得这个实验能够既便捷又准确地完成,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洪老师搬用传感器进行实验
3. 设备突破了技术的难点
通常利用传感器进行实验,设备的连接调试等较为复杂。洪老师利用常用的手机以及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进行实验,使得实验简洁又高效。现在很多学校杜绝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进校园,这节课给出了很好的反例。我们应该拥抱新技术和设备,让这些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人手一台平板进行现场实验
4. 网络突破了设备的界限
学生人手一如设备势必造成混乱,但洪老师通过网络巧妙地将其化解。所有学生的作答截图实时地传回大屏幕,而且上面标注学生姓名,老师根据作答情况有针对性地挑选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点评分析,完全突破了设备的物理界限。
学生作答情况的实时反馈
5.学以致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时代主题
洪老师以嫦娥五号发射为题引入课题。得到知识主干后回到航天活动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通过介绍宇航员的训练,了解地面上如何模拟超重和失重,进而理解了航天活动的艰辛。既学以致用地巩固了知识,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紧扣立德树人的时代主题。
以航天训练进行德育教育
总之,洪老师这节课是一节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好课,非常值得我们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