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初度尘未洗
策马扬鞭再奋蹄
-----记第八届全国中学物理特级教师代表大会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2021年10月30--31日,由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编辑部和重庆物理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学物理特级教师代表大会暨重庆市物理名师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隆重召开。全国中学物理特级教师代表会议每四年举行一次,我作为重庆代表团成员适逢盛会,会上,我的教研论文《基于科技小论文写作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线上展示,并荣获二等奖。
今年会议的主题是“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物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和名师的责任与担当”。由于疫情原因,本次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主要包含大会报告、现场展示课、名师教学思想交流、创新实验展、专题报告、教研论坛等内容。
这是一场精彩的学术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物理大咖们通过线上或线下与我们分享,短短两天,我们在学术的长河中与大师同行。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学分委会主任唐挈先生致辞;《物理教学》编辑部常务副主编管曙光教授讲话;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廖伯琴教授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进行解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带来的精彩报告《量子革命 现代物理启示录》;重庆市教科院中教所周智良所长作《重庆市中学物理重点学科建设实践与探索》的专题报告;江苏省教科院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叶兵副主任的《高中物理实验素养考查的几点思考》;昆明市五华区教体局赵坚副局长的《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试题命制与评价策略探讨》;重庆市第八中学物理教师田川老师的《如何开展中学物理教学研究》;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物理教研员黄晓标的《实用性高中物理实验的研制》;重庆市万州区教师进修学院黄全安副院长的《依托物理基地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群英荟萃展风采,交流共享促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精彩讲座,引发了我们的深度思考,有效促进了与会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激发了中学物理名师的责任与担当,激励着我们在教育的征途中“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
30日下午,我们还观摩了两节精彩的展示课重庆市十一中苏道浪执教《牛顿第三运动定律》,重庆实验中学高远执教《磁场 磁感线》,并由十一中特级教师朱习江和渝中区特级教师王安民分别进行评课。苏老师的课,层层探究,源物究理;注重推理,观察与思考结合;润物无声、育人无痕。高老师的课围绕磁场特性及描述,注重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交流,目标清晰,过程合理、效果良好。两堂优质的示范课,让观摩者很多启发,而两位特级教师的精彩点评,引发我们对课堂教学再学习、再思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大会,已经结束,虽有不舍,但归期终至。返程途中,遥望漫山红叶,我想到了2014年的重庆市11中,哪时节,正是人间最美五月天,重庆市高中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在这里举办,各位青年才俊在讲坛上角逐风云。我,作为一名听课教师,有幸在人生中第一次现场观摩市级大赛,大赛拓宽了我的眼界,闭幕式上,第一次站上在市级讲台作为听课教师代表发言。
而后,在每一年的深秋,均留下一段足迹,2014桂林,2015成都,...2018上海,2019四川,2020杭州,一路学习,一路前行。岁月不拘,时光飞逝,而今,我再次来到重庆11中,而我,也刚好在今年被评为重庆市特级教师。或许,这是一个轮回的终点,也将是一个新的起点。
感谢重庆物理大家庭,在以市教科院周智良所长为首的团队操劳下,使得我们能够在自己家门口参加盛会;感谢特教会组委会,臻于至善的会务安排让我们在2021年的金秋与美同行。四年有约,期待南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