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学习小组整合措施探究
阅读: 1239 时间: 2011-03-15 19:28:00 1

学习小组是笔者所在学校当阳二高“三段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我校教师借助合作学习小组,利用生生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实施全员参与的合作策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理念。我所带的高二(1)班共有八个学习小组,组建之初,组员经过充分商讨,创设了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组名:“升堂”、“隐身登陆”“动感超人”“四季斗”“五法吾天”“追梦”“SHOW谜”“羽化成蝶”。八个小组选择各自中意的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了自己的组训。前期小组文化建设在开始一段时间内对各组组员产生了一定的激励和制约作用,但新鲜感消除后,部分同学在课堂质疑对抗环节和课外合作研究方面产生了懈怠,有的小组组员之间甚至组员与组长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隔阂。针对建组后的种种不良现象,笔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整合措施,现将部分整合案例和分析整理如下:
    案例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风头抢尽,其他学生只有“洗耳恭听”的份。
小组情况:第五小组“五法吾天”的潘阳、罗静同学头脑灵活,反映敏捷。在课堂质疑对抗上表现异常积极。其他同学如田真宜、杨雪、冯棣等难以望其项背,逐渐养成坐享其成的习惯,参与兴趣淡薄。两位“功臣”倚功自傲,又满腹怨言。
    整合措施:我找到组长邹诗文,分析了原因,让他知道:在他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确存在较大的能力差异,能力较强的成员抢尽风头;而反应较慢的学生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可能会让他们完全丧失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我要求组长邹诗文尽可能地发现组员的不足之处,并帮助他分析他的组员在思维水平、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差异。我利用中午查班对他的成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对他们的心理辅导,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我还要求组长邹诗文给组员的任务应该是有层次性的,使弱势学生也能够找到能胜任的工作,让他们在完成任务中树立自我成就感,增强信心。
    为防止这种现象蔓延,我还建议各小组建立组内竞争的评价机制。以学习表现为例,把各组中能力最好的与最好比较,次好的与次好比较,较差的与较差比较,构成不同的层次,让能力低下的学生也有为自己获得较高积分的机会,而能力高者,若不努力,所得的积分有可能比同组能力低下者还少,故会全力以赴参与小组的活动,而提升自己的层次。此种评价方式,使各组的成员在学习中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且均有较好的表现。 我还在周末总结时,分别评出 “最佳小组奖”、 “最佳个人奖”、“最佳进步奖”等,再加以小小的物质奖励。
   效果:几套组合拳打下来,不仅第五小组完全改观,其他各组学习积极性均大为提高。
   案例二: 优生不愿意帮助后进生。
    小组情况:以第六组为例,组长杨柳成绩中等,学习上帮助同学的范围有限。而杨怡同学是全班第三,却怕耽搁自己的学习时间,无心去帮同组同学解答问题。这种现象各组均存在。
    整合措施:我建议组长杨柳采用“结对子”的合作方式,即把组员分成A、B两类,A1—B1、A2—B2、A3—B3,合作学习时,先在“对子”间交流,再在组内交流,最后在班上交流。对于情况不同的有的小组,我建议他们采用“链型”为主的合作方式,即把组员分成A、B、C、D、E、F六类,A负责B,B负责C,C负责D,依次类推。规定组员自上而下交流,以便让优秀生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而后要逐渐过渡到自下而上的交流,以促进后进生的发展。 我还要求组长对那些帮助别人的组员进行加分奖励。我们班还设置了“合作之星”,以奖励各小组那些乐于助人的同学。
效果:上述措施实行后,各组优生帮助组员的现象明显增多。
     案例三:过于激烈的竞争导致小组割据局面的出现和小集体主义的盛行。
小组情况:我班“四季斗”小组和“升堂”小组因加分扣分问题发生过口角,两组同学产生了隔阂,在一些重大活动中合作不理想。
    整合措施:我知道情况后,当天就召开组长会议,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又召开班干部会议,要求大家反省自己的“执政”的公正度。第二天,我召开班会,要求大家针对小组不合现象写认识,谈看法。这样举行“三级”会议之后,两天内全班思想基本统一。局面稳定后,我对个别组长又进行了耐心的谈话,开导他要心胸开阔,注意大局。
作为班主任,如果局面不好掌控,就应果断出手。在思想工作没有明显效果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换掉组长,甚至可以解散小组,以维护班级稳定。但这样的“辣手”副作用太大,要慎用。我选择了加强文化建设,每天晚上班级谈话时,我给全班同学讲解传统文化《弟子规》,告诉全班学生如何做人,并结合自身经历现身说法,对学生触动非常大。两星期的系列讲解之后,班级各方面均显著好转。“‘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句话驱走了我们的心理阴霾。”一位曾经与别的小组闹意见的同学如是写到。看到大家的转变,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是相当地欣慰。
    学校组织的很多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来参加的。我也充分利用这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如体操比赛、科技节系列竞赛等,我建议全班同学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如果利用这些机会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那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就会更广泛,彼此了解就会更深入。竞争对手会不断地变为合作伙伴,狭隘的思想观念就不易产生。
    效果:全班再没有小组间的吵架现象出现,八小组通力合作,夺取了我校科技节竞赛的高二年级冠军,得到了班级奖金400元,并成为高二年级20个班中仅有的两个红旗班之一。
    案例四:部分小组课堂质疑对抗激烈,但课后抄袭作业严重,各种背诵任务不落实,所以考试成绩一出来,大跌眼镜:月优秀小组竟然后退者多。
    小组情况:第一次月考后,我班月优秀小组““五法吾天”小组”相对于高一期末成绩居然下降最多。而其他各组平时表现非常活跃的几位同学也出现了退步现象。这不仅让我吃惊,也让全班同学为之愕然。这种现象也成了我校高二年级组重点关注的问题。
    整合措施:这是我所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不仅因为班级成绩下降影响学生和任课老师的积极性,而且,这种现象出现在各班,严重影响了各方人士对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所以,解决掉这个问题,就成了各班攻关的重中之重。我分析了问题所在:一是部分同学没有自主学习,存在抄袭现象;二是部分同学上课活跃,课外不巩固钻研,缺乏探究精神。这两个原因导致小组学习表面热热闹闹,实则效率低下。我采取了三项措施:第一,打击抄袭现象,要求各学科科代表严格监督,发现抄袭现象一律扣分,同时责成各组的学科负责人要对组员负责,要从严要求。科代表要建议任课教师对抄袭现象加大打击力度,发现违纪现象要双倍扣分。第二,各学科每星期举办竞赛,由课代表主持。方式如下:每次由课代表抽查各组成绩排名相同的同学(组建小组时我们按成绩平均分组)出列接受检测;题目就是近期老师讲解或训练的内容;优胜者为小组赢得加分;任课老师对结果进行关注。第三,我在月考成绩总结表彰中,还对排名进步人数多的小组进行了重点表彰,这样可以激起小组之间的学习竞争,让同学们平时更注重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效果:三项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各组都对组内的不学、伪学现象进行了讨伐,班级学风明显好转。期中考试我班总体成绩比月考前进了一大步,与另一班级并列高二文科班第一,证明了三项整合措施的有效性。
    总结:学习小组不良现象的出现是小组建设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它考验着每个教改者的思想,我们相信,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分析清楚原因,想法解决问题,积累整合经验,我们的小组建设才能不断完善,我们的高效课堂教改才能够走向深入。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