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有着多种多样的类型,这些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区分,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按作业方式分
校本培训大致包含三种作业方式:第一种是在整个学校的水平上进行的培训,针对学校中最常见或最基本的问题。第二种是在某些部门或某一学科中进行的培训,这类培训是学校内的局部培训。第三种是由两所以上的学校进行的合作培训,它以合作学校的共同需要为出发点,集中人力和物力解决共同的问题,是学校开放办学的一种方式。
2.按组织形式分
(1)优秀教师负责型:优秀教师指的是在某一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教师,校长可以在他们中间指定专人负责培训其他教师。我国长期以来在学校中实行的新老教师“师徒制”就是其中的一种。此外,经验交流、专题报告等都是常见的形式。
(2)培训机构合作型:学校可以和大学、进修学校、教育学院进行合作。这样的培训也有几种常见的形式:其一,学校可以通过“合约”的方式,邀请培训机构有关人员定期来学校开展咨询、研讨活动;其二,学校向培训机构提供培训信息,传达学校的需要,然后由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并到学校进行实地培训;其三,学校和大学等机构合作的课题研究本身也是一种培训。
(3)培训基地自建型:校本培训可以通过校际合作来进行,几所学校互通有无,共建一个培训基地。基地是“信息交流场”,各种培训信息,无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培训前的还是培训后的,都在此交会,确保了信息的及时性。它也是“设计所和输送站”,由它设计选择最佳方式,为不同的学校送去各自所得的培训。
(4)自培小组负责型:自培小组指的是学校自己建设的师资培训小组,一般由校长挂帅,学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共同负责管理和组织整个培训工作,包括培训目的的确立,培训计划、内容、方式的制定,以及培训结果的评估等。
(5)教育技术辅助型:我国现在的中小学也存在着教育技术辅助培训的现象,比如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等。利用教育技术就是力图使培训像看“参考书”一样方便,这也是一种兼顾教师个体的培训方式。
3.按内容分
从问题的角度来分,校本培训有两种类型:一是针对现实的培训。这类培训的目的就是要直面现状,将培训和解决问题统而为一。二是面向未来发展的培训。这类培训的目的就是要将今后可能碰到的问题提前解决。培训过程中针对现实的培训与面向未来的培训必须相辅相成,以实现一所学校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