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至10月31日,在国家万人计划黄全安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全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几个学员共赴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一起参与了本次学术研讨交流大会。
会上,我们先后聆听了西南大学廖伯琴教授关于课程标准解读、中国科技大学陆朝阳教授关于量子革命、江苏省科技院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叶兵老师关于高考实验素养考察命题研究、云南昆明市五华区教育体育局赵坚老师关于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试题命制与评价策略、重庆市第八中学校田川老师关于如何开展中学物理教学研究、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黄晓标老师关于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实验适用性研究、重庆市万州区教师进修学院黄全安老师关于依托物理基地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等精彩报告。我们也有幸观摩了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苏道浪老师《牛顿第三定律》、重庆市实验中学校高远老师《磁场 磁感线》等优质课示范。在中午午休和下午报告结束之后,我们还在十一中体育馆参观并操作了各地教师自制的一些优秀教具。
几天的交流学习中,各位专家的分享让我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落实及考查有了更多思考、对物理教学研究的开展有了一个新的视角。田川老师收集各个国家、各种版本物理教材并进行深入研读对比的举动,以及他未来十五年的著书计划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看到了他对物理深层的热爱,以前我觉得我自己也算是一个有情怀的物理老师了,但与他相比,我觉得我做得远远不够!
但整场活动中,我受益最多的方面还是关于实验教具的设计和使用。在聆听专家报告和观摩课堂展示之余,我分两次去体育馆认真地研究了现场展示的所有自制教具,亲手操作并观察了实验现象。对于我特别感兴趣的自制教具,我还跟教具的设计者进行交流、取经,请教他们是如何设计、如何购买材料、如何制作出的这些教具,对于有些教具,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比如,下图中电磁感应的自制教具。经过跟设计者的交流后,我了解到这套教具的轨道和两辆小车是网购的儿童玩具,设计者通过自己的改造在其中一辆小车上加上两块强磁铁、在图中的外侧白色轨道上粘贴了六个铜制线圈、并将铜制线圈与彩灯树上的彩灯相连。这样就可以通过彩灯树上的彩灯是否发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有强磁铁的小车通过线圈时所发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下图中的环形轨道是设计者演示回旋加速器加速电子的一套演示器材。这套器材虽然与课本上回旋加速器的原理有所出入,但设计者在这套器材上的用心是真正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这套器材中六个线圈都分别连接有一对光电感应装置(类似于光电门的发射和接收装置),线圈通电的启动开关是运动的小铁球。当小铁球遮光时线圈通电,线圈周围产生磁场,小铁球不遮光时线圈断电,电流产生的磁场消失。于是低速通过的小铁球可以通过电磁感应被加速。从这套装置中我学到的经验是:1.可以将光电感应电路作为某些实验的开关加入我们的自制教具。2.光电感应电路的设计和制作是我们一线教师不太擅长的短板,但我们懂得其中的原理。当我们想做而又不能凭一己之力做出来时,平常的我经常会受挫放弃,而这位设计者却给我提供了一条途径:电路板设计制作代工店。我们只需要提供自己的想法,再跟相关的代工商家沟通即可将我们的想法变成现实。
下图是设计者演示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的自制教具。这套教具与一般的改进教具的不同之处是,不仅克服了课本实验方案中不能保证木块匀速运动的缺点,还通过在木块中挖孔添加磁铁,再用薄木板封口粘贴棉布,可以达到在控制木块质量的前提下,既能通过木块上下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研究接触面粗糙程度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又可以通过另一块磁铁改变木块与木板平面之间的正压力来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这与我们平常研究压力时只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比,实验方案多了控制木块质量这一考虑,让我觉得眼前一亮。
本次交流学习中,点点滴滴的心得很多很多,这里虽然没有一一细述,但我会牢记心底,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