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老师解读“教”“育”二字
12.23-24日,教师进修校组织了全区初中物理老师学习在新一轮课改下的教学研讨,会上请到了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阮享彬老师为我们作报告,阮老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了为我们讲解了三重教育、教材二次开发、深度教学等内容,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阮老师的《“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物理习题深度教学建议》。
我对阮老师报告的理解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前路漫漫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如果我们空洞的说现在的中小学生压力很大,这样一句话是很没有说服力的,那么我们来看看以上的这组数据,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家庭问题、学校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深入开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现在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居高,资本过度涌入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反响强烈。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要求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道阻且长
自1986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从普及义务教育,到学生负担过重,经历了14年。再到2021年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减负政策出台21年,为何中小学生的负担没有减掉反而增加了呢?
当然,这个命题很大,学校、家庭、社会每一个环节对基础教育都有莫大的影响,在这里我们不说国家大力推行《双减》的政策,政策性的东西我们可以归结为外部因素。
那内部因素了,学校?家庭?即便是校外的培训机构也是源于有这样的市场需求才会野蛮生长。这里的内部因素就是教育者的观念导向了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教育焦虑,来自于家长的焦虑,来自于老师、学校的焦虑。而这种观念的转变所带来的阻碍,会更大。
三、行则将至
面对来自各方的焦虑,教育的“本真”是什么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办满意的教育 建教育强国
教育的初心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里阮老师给我们分享了“木桶效应”的改良版,我们说决定桶能装多少水的是最短的那块板,但我们如果将木桶倾斜,也能以长补短。要让学生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补齐知识上的短板,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才是未来最具竞争里的人!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作业上的负担过重,我们如何精细化设计作业,就成了在双减过程中的核心内容。重庆的实践“一减、一增、一提”主要针对的也是这个板块。
阮老师就这方面内容做了以下探讨:
1、什么是深度学习?
在提出深度学习之前,阮老师列举了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浅表式”学习,这是我们现在课堂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形式化、满堂问、活动覆盖式、常态化讲座式、机械训练式等等。
而我们经常自己还在经常吐槽:这个知识我们说了很多遍,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这就是学生的学习还停留在表层。我们一遍又一遍的碰到学生反复犯同样的错误,知识,不是需要我们讲到位,而是学生理解到位。作为教师,我们看这个问题的角度也有有所偏颇,站在学生或者家长的角度,我们又会有新的发现。
阮老师在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想到我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有一天放学回家,他提到了老师讲的故事:有个孩子,他爸爸和他弟弟要杀他,他还对他爸爸妈妈和弟弟很好。我一听,这不对啊,老师怎么会给孩子讲这样的故事,于是我马上联系老师,聊了一下发现老师讲的是二十四孝里舜的故事。
这就是典型的老师发送的信息与学生得到的信息不对等了,或者说学生没有进入深层次的学习。
2、深度学习有哪些特征
阮老师为我们列举了深度学习有真情境、高投入、成就感三大特征。
“当老师,要学会讲故事”这是阮老师提到的比较多的话题,一个成功的课堂,首先是要抓住学生的心。
阮老师让我们从短视频app上去学习。他们非常显著的体现了惊讶+疑惑,而我们需要做的更多,需要让学生深思,不仅仅要抓到学生的兴趣点,还要抓稳。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小时候,一支广告一般只有15秒,15秒最多只能有10个镜头,平均每个镜头1.5秒,再短就会让观众看着头晕了。但是,这10个镜头当中,有一两个镜头必须给到产品特写,还有一个镜头要展示品牌或者企业Logo。这样一来,就只剩下7个镜头、10秒钟时间,想要讲个精彩的故事根本不够,人物背景还没交代清楚,广告就播完了。
那么,不能讲故事,怎么才能让广告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呢?有这么几种套路:一是重复,拍一段5秒广告,给你连放三遍,比如我的童年阴影——“恒源祥,羊羊羊”那个广告。第二种套路,是喊出一个你记得住的口号,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第三种套路——广告歌,就跟现在的抖音神曲一样,不停循环,一直洗脑,你没可以听也会了。
我们的课堂能从中学到点啥呢?知识的重复肯定是有必要性的,我觉得阮老师有句话说的很到位,教育改革是改进,不是革命,那些好的东西需要继承下来,双减不能简单的理解不进行重复性训练;而其他的套路从我自身来说我最喜欢给学生讲的一句话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不变应万变”,也有一定的效果。
关于高投入阮老师提到了,思维投入、情感投入、行为投入。不同的层次的学生都需要这样的投入,在这种投入中才会有成就感,而成就感的分类在这方面也体现的比较明显。
就在上个星期的一堂关于电功率的课堂中,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灯泡永久了会变暗,思考后我请了一个中等成绩的同学来回答问题,他答的非常常规,从灯丝变细电阻变大的角度来回答,在这时我听到了一个不同的声音,“升华、凝华”,我看到了一个平时只能考20+的同学发出了声音,我马上让他起来做了新的阐释,这个问题其实是在我们讲热学的时候讲过的,钨经历了两个物态变化过程后会附着在灯泡内壁,让灯泡变黑,由于热学的独立性,这为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也能理解。我讲两个原因同时写在黑板上同时写下了两位提出方案的同学的名字,这节课后面的内容那位基础较差的同学听得异常认真。
我们不能做到每一节课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但我们如果去发掘细节的话会发现很多同学都有闪光点,而这些闪光点最能照亮的就是他自己。
3、基于深度学习的物理习题教学建议
在这方面阮老师讲得非常具有可操作性,他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1)充分发挥教材习题功能
教材中的习题训练应该在基础训练和拓展训练中进行补充和改编,不能完全脱离教材,更不能完全局限于教材。
(2)重视解决问题策略形成
解决问题分为审题、分析、解答几个步骤,阮老师提炼到,我们需要让学生自主做到审题有方、分析有法、解答有范。很多同学在第一步就容易忽略条件,从八年级开始我们让学生写已知求解答,更多的就是强化审题过程,在后面的习惯培养中,需要更多的注重题目条件的提取。
在这里阮老师特别提到了读题、讨论都需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再进行下一步。
(3)基于真实问题的习题教学
我们在平时的习题训练中最常见的现象是覆盖性的训练,针对性较差,如何做到高效、针对性强的训练就需要做到基于学生反应的真实问题,清楚学生的阶段学情,对应的进行习题教学。
(4)高度参与的课堂活动规划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完善“听懂——会做——做对——的风”这样的逐级要求;同时做到“自问”反思、“扣问”质疑相结合;我在上一届的后期教学中,经常用到小组式互助讲课,一个标准小组四人,专门针对一套试题,一个人准备三到四个题目小组内讲解,一人讲、三人问,小组中有不同成绩的同学,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后来发现不仅仅对基础较差的同学有提高,对基础较好的同学,要思考如何把一个问题讲得简单明了也是不小的挑战,这就是费曼学习法的妙用。
两天的学习,容量很大,感谢罗老师的精心组织,感谢阮老师的精彩报告,让我收货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