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观摩了广雅中学洪丽丽老师的《超重与失重》,从中看到不少值得我学习的亮点:
1、课堂引入方面:洪老师由嫦娥五号发射视频引入,震撼且激动人心的发射场景,在第一时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自然地就开始认真思考洪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2、引入实验:洪老师在讲桌上放置了两个铁架台,其中一个铁架台下方放置了一个磁铁,再用布将两个铁架台的下部遮盖好,先将挂有钩码的测力计挂在无磁铁的铁架台上,让学生读出示数。再让学生对着钩码吹气,以魔术表演的方式让学生看见同样的测力计和钩码挂在另一铁架台上时示数明显增大的实验现象。这种实验引入新鲜有趣,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轻松理解“视重”和“实重”的区别,为后续更好的理解的“超重”“失重”概念埋下了伏笔。
3、电梯内的超重失重实验:本实验中,洪老师的实验设计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很值得我借鉴。首先,她展示了电子秤在平衡情况下测量钩码的示数视频;然后展示了在电梯内随电梯升降过程的示数变化视频,引起学生思考,示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再接下来,她提醒学生注意电梯和钩码等的运动情况,引入phyphox软件记录电梯运行的x-t、v-t、a-t图像,通过图像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将电子秤示数变化与钩码运动情况和加速度方向联系起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超重和失重的概念、超重与失重的受力特征及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
4、知识巩固环节:洪老师展示了自己下蹲过程的a-t图像,通过让学生分析老师下蹲和起立的次数,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引导学生打开平板内的phyphox软件亲自实验,并分析他们自己的运动图像,上传图像并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让学生在新颖有趣的课堂活动中自己一步步找到了“真相”,体验了发现真理的快感。
5、知识深化衔接方面:洪老师以慢蹲和快蹲过程中视重F与加速度a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完全失重,切换自然且降低了完全失重的理解难度。
6、拓展方面:洪老师通过宇航员王亚萍的太空授课视频,在轻松有趣的视频观看中再次强化巩固了学生对于超重失重的理解。
7、情感教育方面:洪老师播放了宇航员的超重失重训练视频,让学生感受了宇航员的艰辛不易,有一定的情感升华,同时,视频中关于超重失重时宇航员的感受,也让学生对超重和失重有了更深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