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能力与行为的有机结合
——观摩第三届“京教杯”培训与展示活动有感
周末在线观摩了第三届“京教杯”现场说课与答辩活动,受益良多。活动呈现了精彩的物理课程设计与实验教学安排,展现了首都物理教师的风采。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京教杯”的参赛教师向我们展现了如何将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的“高”与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的“细”有机结合在一起。
观摩过程中印象最深是参赛教师将大概念教学理念(深度学习)真正的落实在自己的课堂里。课堂教学不是一节节分立的课堂,而是统一主题下的具体学习活动,教师的作用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到知识与技能,而是通过创设具体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达成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的目标。以某位参赛教师的《电磁感应定律》一章为例,这章的学习过程被细化为三个不同的学习任务,具体到相应的课时中间,学习任务有细致的教学指向。这样的教学规划不仅有上位的理论指导,亦有可具体执行的课堂安排,效果自然不会差。
做为实验说课比赛,参赛教师们的实验安排也精彩纷呈,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植根于课堂的具体问题,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准确体验学习过程。例如有参赛教师设计的熔化实验,熔化物选择金属镓,加热物是热水,克服了常规实验的不足,现象更准确可靠。针对升华现象难以观察的问题,这位老师直接将樟脑粉覆盖温度计传感器的测温探头上,通过温度的具体变化来认识升华吸热现象,改正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前概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次观摩让我进一步意识到,如果要做一名优秀的物理老师,学习永远在路上:物理教学理念的需要一直的学习和改进,物理的课堂实验需要一直坚持创新!做为课堂的引领者,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提升,才会在教学路上不断走远!我想: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一定不如首都那么丰富,但这何尝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空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