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能在本次培训中,聆听重庆市中学物理教育专家阮老师亲自讲授的示范课《牛顿第一定律》。在阮老师的课堂中,让我真正的体会了什么叫循循善诱、引人入胜。整堂课的学习给我的感觉,就像在阅读《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兴数十步,豁然开朗。”说真的,在上课之处,我有一种蒙的感觉,心里还在默默地想着,怎么还在说冰壶,这个课堂的引入怎么怎么久?慢慢地,继续听,才明白阮老师的课堂设计的精彩、巧妙之处。整堂课听下来,仿佛让我处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一般。不由感叹,物理课原来还可以这么上。细细回味,以下几个方面,将是我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需要重点学习的地方。
第一、精练而又不失幽默、风趣的语言。比如,追忆力与运动最美的体现,有理论指导的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让严谨、枯燥的物理课堂在风趣、幽默的语言感染中显得更加的生动、有趣。也让我明白了,风趣、幽默的语言不只是文科老师的专利,物理老师也可以轻松驾驭。
第二、阮老师宽广的知识面也令我非常崇拜。这体现在不只对物理教材的深刻理解,更对物理学的发展史了如指掌。从墨子说到韩非子,再从亚里士多德说到伽利略、牛顿、杨振宁等名人、科学家;从力的概念提出,到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再到杨振宁的规范场。从过去讲到现在,再从现在讲到未来,阮老师就像一本行动的百科全书。不由感悟,作为一个老师,我们真的需要终身学习,就像那句俗语说的,如果学生需要一碗水,要做一个优秀的老师,你得做一个源源不断的水龙头。
第三、课程设计精彩、巧妙。阮老师的课堂改变了我们原来固有的课堂设计,先讲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再讲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再完成探究实验“物体如果不受其他力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而阮老师打破了原有的设计模式,先通过冰壶体验,提出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将会一直静止,而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会怎样。这样的设计,更加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建立规律。整堂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主体地位,老师起到引导的作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了深度参与课堂,把启发式教育落到了实处。
第四、对细节的极限追求。从冰壶运动距离由什么决定,提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再引导学生思考设计,探究小球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的运动有何不同之处。最后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引导学生推理得出,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将会怎样。在讲解小球需要在同一高度落下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在水平面得到同样的初速度。阮老师的每个问题都做到精心设计,指向明确。整堂课学生都能有问题所想,也能知道怎么想。更好地将新旧知识做到了融合,达到通过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第五、情感渗透自然而又丰富。从墨子提出的“力行之所奋”的观点,到韩非子提出的“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再到杨振宁提出的“规范场”。课堂结束时,中国冰壶对在落后的情况下战胜日本冰壶队等。整个课堂都在进行爱国教育、尊重事实、坚持不懈等,多方面地情感教育的渗透。让情感教育和物理课堂的教学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在课堂的最后,阮老师还对我们的学生提出了希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研究科学。
第六、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从冰壶引入,到冰壶结束。为什么在冰壶比赛中运动员不停地刷冰,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达到改变摩擦力的目的。整个课堂都紧紧地围绕在冰壶这个活动中进行,达到了用科学知识指导生活的目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也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学生将科学用于生活。让科学为生活服务,生活促进科学的发展。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阮老师的课堂带给我的思考是无限的。在以后教学中,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物理老师,阮老师的课堂给我很多的启示,仿佛在茫茫大海航行的指示灯,给我指明了方向。特别感谢阮老师的这次展示,也特别感谢进修学院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物理老师,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不负韶华,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