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9日,在重庆市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工作室黄全安导师的引领下,我通过网络认真学习了河北省举办的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讨。本次研讨分为两个环节,先是由河北省的两位优秀教师作初三复习课《浮力测密度专题复习》的同课异构,然后是教育部基础教育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学物理课标组核心成员——北京师范大学的李春密教授点评展示课和作专家讲座。三个半小时的学习让我收获满满,下面把我的一些感想和同仁们分享。
首先登台展示的是河北省赞皇县第二中学的米慧玲老师。米老师先给学生介绍了本专题在河北中考的地位;接着从如何测质量展开复习,逐步引导学生从天平测质量到用浮力测质量,突出了利用漂浮测质量的关键思维;在探究如何测量固体体积时,她引导学生思考浸没测体积的方法,并用例题巩固了利用浮力测体积的方法;最后米老师组织学生用分组探究的方式突破利用电子秤显示浮力测密度的重难点。米老师认为这是一节中考实验的拓展课,既考察学生的思维水平,又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生的难点。她对本课的定位准确,设计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整个探究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特别是称重法结合定滑轮对漂浮物体密度的测量设计精妙。

第二个展示的是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集团的闫永广老师。闫老师首先介绍了历年中考浮力测密度的考察方式,接着引导学生回顾了浮力测密度需要的核心知识;然后他围绕测量小石块的密度作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称重法、漂浮法、电子秤法等测固体密度的典型方法,其中闫老师巧妙地插入了液体密度的测量;最后他对本课进行了小结,固体密度测量抓住密度公式,液体密度测量一般不根据密度公式,而是利用等量关系(如等浮力、等体积、等密度、等压强)构建已知和未知的关系,从而测得液体的密度。闫老师的课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空间,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学生智慧的碰撞。尤其是他对液体密度的测量总结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让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方法。

研讨最后是李春密教授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教学中落实的思考》专题讲座。初中的新版课标虽然暂时还没有发布,但是李教授说初中课标大部分是参照高中的新版课标执行。李教授首先基于课标详细解读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内涵,接着介绍了新高考的评价体系,然后谈到了如何基于课标和新高考的评价体系进行核心素养教学,最后指明了目前物理教学的发展方向。李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加深了我对课标重要性的认识,让我领会到新高考的变化、义务教育阶段课标变化的新精神。
通过两位老师的示范和专家的讲座,我理解到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关键是创设真实情境,加强思维教学。要实现为提升学生的思维而教、为培养学生的素养而教,我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