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31日,在重庆市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黄全安、卿昭才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现场观摩了在重庆市十一中学举行的第八届全国中学物理特级教师代表大会暨重庆市物理名师学术研讨会。在现场,我们聆听了专家报告、观摩了名师课堂、创新实验展示、名师思想交流和教研论坛的展示等,为我们的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作为区县教研员,让我对区域物理教研工作的开展有了更明晰的方向。体会如下:
一、关于物理教学
1. 基于课标、基于教材
西南大学廖伯琴教授在报告中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新课程标准凝练了核心素养,优化了课程结构,注重了基础性与选择性,加强了科学实践,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了教学方式的改革,转变了育人方式。新教材的变化体现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落地,从实际生活情景中创设物理问题,通过模型建构、科学推力和论证,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责任。课标是纲、教材为本,我们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必须要重视课标的内容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呈现。
2. 基于学生、基于课堂
育才中学陈青老师执教的《凸透镜成像》和十一中学史晓玲老师执教的《欧姆定律》,展示了教师在深度备课下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深度课堂,让生活和物理紧密相连。十一中学苏道浪老师执教的《牛顿第三定律》和实验中学高远老师执教的《磁场 磁感线》,展示了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实验创新、活动创新的物理课堂,让物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求知和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是引导者。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思维过程中的阻点。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培育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中心,思维为主线,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二、关于物理教研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我们物理学科的区域教研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引领。教研活动的开展,一是搭建教师交流展示的平台,二是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发展。作为学科教研员,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助力,为学科的发展助力。平时的区域教研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常常是上课、说课、评课和交流研讨为主。通过本次大会的召开,我们看到了活动的丰富性、创新性,有专家的主旨报告、名师的课堂展示和研讨、创新实验的展评、物理前沿知识的学习以及关于教学、论文、试题、实验等多样的交流和展示。为我们展现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也为我们开展区域教研的活动形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三、关于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是立足于课堂,研究课堂,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育思想。八中田川老师在《如何开展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报告中指出,教师成长的最重要的方式是“阅读”,阅读课标、阅读教材、阅读期刊等等,在阅读中反思、在阅读中总结、在阅读中写作、在阅读中成长!
通过一天半的现场观摩和线上的视频回看,开阔了我们的专业视野,拓展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让我们的专业成长找到了明晰的方向!期待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