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感知认知。对于传感器,学生未必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设计了充足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在实证中得到结论。可以看到,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学习教材中的内容,也让学生能够感受所学知识的价值。
第三,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创设问题引领学生的思考过程。在王勇老师的课堂上,一节课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层层递进,从电路设计需要什么样的功能,到我们有哪些材料,再到如何使用现有材料一步步实现相应功能。有序的问题设计很好的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第四,重视对教学内容的适当拓展。虽然我们的教学内容有边界,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做了相应要求。但两位老师都能在边界范围内,适当拓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例如,对电容式传感器从位移传感器到角度传感器的延伸,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到材料载流子的异同,从简单传感器到芯片的工艺流程,适当的教学内容拓展都很好的关注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
两节课可以窥见两位老师在课堂中是如何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的。他们在课堂不仅传授知识,还回应了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情态、态度和意志品质的需求。不管是工厂使用光敏传感器避免事故,还是我国芯片产业的短板,本节课也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体会物理和生活、物理对国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