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海口市普通高中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成功开展,通过研直播平台,我认真观摩了海南中学的两节展示课,分别是李雅衡老师的《超重和失重》、李经武老师的《磁场 磁感线》;聆听了海南教育研究培训院的物理教研员王理想和海南师范大学的李晶晶博士的专家点评,有不少收获。
《超重和失重》一节,李老师以生活中测重力的原理引入视重和实重,根据学生静止、下蹲和起立过程中视重和实重的不一定相等的现象,引入超重和失重概念。之后回到实验中,结合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分析了出现超失重现象的原因。引入了自行录制的电梯视频,总结了出现超失重现象时的运动特点,通过例题引出完全失重现象,最后借助视频和水瓶下落小实验,让大家感受生活中的完全失重现象。
这是一个概念课教学,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整堂课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堂设计井井有条,师生配合默契,较好的达成了目标,亮点纷呈,示范引领作用前,是一节朴实的好课。
整节课实例略显单调,只分析了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改变的超失重现象,如人站立在台秤上和电梯里的情形,而忽略了物体对悬挂物拉力改变的现象,情景不够丰富,内容不够完整。
课堂学案设计有待改进,如在分析四类情形超失重原因和受力运动特点时,如果加上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专门一列,有助于学生理解超失重的本质,使学生达到一个新的台阶。
课堂演示水瓶下落过程的超失重实验,设计很精彩,现象明显,简洁而高效,可视度高,反映了老师良好的实验技能。但是对原因的解释有些越俎代庖,如能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将是一个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良好机会。
课堂语言清楚流畅、精炼朴实、通俗易懂,讲课的语调抑扬顿挫、绘声绘色,语速适中,始终与学生的思维协调合拍。
PPT课件中右下方的学校图标动图,一直不停的在转动,且全程出现,一定程度上会吸引学生的关注点,从而转移了注意力,影响上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