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者,既传道授业解惑,亦时刻鞭策警醒,感谢黄全安老师的行为示范和不断给名师班的学员们压担子,使得我们在工作之余有机会聆听到全国各地老师们的现场实录课,并从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促进自己业务能力的提升。下面我就分享一下听了两节课的感想和思考,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指正。
李雅衡老师的超重与失重这节课,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两个实验,李老师“劳师动众”地把台秤搬到了课堂,现场请学生演示下蹲、起立,并通过多媒体手段,把台秤示数投屏到大屏幕上,让实验现象的可视性非常强,非常直观地演绎了超重与失重的现象,通过台秤这个装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很容易就被学生掌握了,难点也轻易地突破了,但是台秤这个器材却不是实验室的常备器材,所以在这里,李老师的精心设计和用心准备器材,是这节课成功的很关键因素;另一个就是在课堂结尾时做的让装水并带有小孔的塑料瓶下落的实验,李老师巧妙的把小孔开在侧面,并先把瓶握住,让水从侧面浇到黑板上的方式,把本不容易观测到的现象很直观的反应出来,为后面释放瓶让其自由落体而观测不到水浇到黑板做好了充分的铺垫。这两个实验所用的器材都是老师们非常熟悉的,但是李老师大胆创新使用方法,让人眼前一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个人认为,第二个实验可以作为教学引入实现放在课堂开头,老师操作实验后提出疑问,给课堂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原理,在课堂的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并揭晓答案,也许这样设计,效果会更好。
关于学生在台秤上蹲下和起立实验,如果能采用慢镜头处理,让学生在慢镜头下记录具体数据,可能会比瞬间观测视重大小变化起到更好的效果。在处理对台秤上的同学受力分析这个环节,比起直接用PPT直接展示,不如让学生到黑板上直接画受力分析图,这正是强化受力分析的绝好机会,因为受力分析能力对整个高中阶段实在太过重要。另外美中不足的一点是,老师的板书应该要加强,这既是展示老师的基本功,也是引导学生要做好书写规范。
李经武老师的“磁场与磁感线”这节课,教学内容原本是很抽象的,因为磁场相较于静电场,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更高,但是李老师在引导学生观测通电直导线所产生的磁场时,从导线的连接、现象的观测等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动手,总结归纳,非常清晰地把通电直导线产生的磁场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从容突破教学难点。
李经武老师非常重视教学细节的把控,把物理学约定俗成的一些符号一一罗列在PPT上,加深同学们的印象。个人觉得由于老师担心课堂教学进度的原因,更多的时候包办了规律的得出和知识的题练总结,从而显得学生参与度还不够高,教学效果的反馈显得稍有不足。
总而言之,在认真观摩了两位老师的课后,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创新实验固然能让人拍手称奇,但往往由于其实验器材的新颖或条件苛刻,不是常态课所能企及的,而把日常大家熟悉的实验吃准吃透,用身边常见的实验器材,做到在实验中推陈出新,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更值得我们每个物理教师努力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