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在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之前,物理学的发展更多依靠的是观察法和推理法,因此发展缓慢,而自从伽利略把实验作为探究物理规律的一种基本方法引入之后,物理学在近几百年便取得了飞速地发展。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观测性强的实验将复杂的实验现象直观化、通过生活化强的实验将深奥的物理规律简单化、通过参与性强的实验把枯燥的物理知识趣味化,是每一位一线物理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也是把物理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关键问题。
在本次第八届全国中学物理特级教师代表大会暨重庆市物理名师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的岳鹏老师的一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这是一节所有物理教师都非常熟悉、内容也相对简单的课,但是岳老师的整堂课以问题为导向,层层递进,利用苏格拉底“催产婆”式的追问方法,不断把内容引向深入,而岳老师把一个个看似浅显却又不易说清楚的物理规律,以巧妙的实验展示在学生面前,突破了一个个教学重难点问题,下面我就岳老师的实验谈一点个人浅显的认识。
教学引入,简单而有趣。岳老师用常见的弹射玩具,迅速切入主题,精炼的语言快速把内容引入到力和运动关系这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来,继而引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这个实验好在简单明了,因为作为教学引入部分,既要能说明问题,又要能激发学生兴趣,还不能耽搁太长时间,所以这个实验恰好满足以上几点,很好地达成了课程要求。
旧瓶装新酒,古老的理想斜面实验依旧能散发它那淳朴的科学思想光芒。在这个环节中,岳老师用白板做背景衬托,大大提升了实验现象的可观测度,随着不断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小球爬升的高度越来越接近原释放高度,从而理论推演的思想在这里应运而生,如果能做到让接触面光滑,那么小球就能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实验的层层推进和教师的巧妙设计,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整个逻辑推导过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创新实验,出人意料,让人眼前一亮。在阐释惯性概念及如何利用惯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时候,岳老师巧妙地制造了一个如何取出放在圆筒中羽毛球的问题情境,并追问学生如果从上不断拍圆通,羽毛球会从圆筒的哪一端出来。不少学生认为羽毛球会从圆筒的下侧出来,而在老师的拍打下,结果却出人意料,羽毛球随着老师的不断拍打不断的上升,最后从圆筒的上方出来了。在岳老师的点播下,一个学生完美的解释了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拍打这个环节我觉得如果能让学生来操作的话,可能效果会更好,一方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如何更好的把物理知识和规律用于生活实际,能更好地契合教育现代化目标的要求。